Category: 思藝走筆

春晚不了情

移民加拿大後,多年不看的央視春晚重又看起來了。最初看央視春晚還真不容易,得買電視盒或是等到本地中文電視台轉播才能看到。記得有兩年,華人社團還把「大家一起看春晚」作為一項活動,專門找了場地組織大家集體看春晚 。 2017年由西安交通大學多倫多校友會主辦了加拿大首屆中國高校聯合春晚。從此,一年一度的聯合春晚成為多倫多華人社區的一大盛事。由不同的高校校友會輪流聯合主辦,精彩紛呈,今年已是苐八屆了!自第二屆聯合春晚起,受歷屆組委會的委託,由加拿大高校聯合舉辦春晚主題徵文活動,得到文友們的積極響應。歷屆春晚徵文文集也成為春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今年的春晚徵文活動圍繞著「金蛇狂舞鬧新春」主題,共收到來稿80餘篇,我們從中選取了67篇佳作彙編成冊。感謝所有作者的賜稿!感謝編委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春晚是校友們共同期待的年夜飯,此文集中的詩文也有著佳釀的醇香!祝大家新春快樂! 第八屆加拿大中國高校聯合春晚徵文文集主編楊鴻2025年1月18日於多倫多 《金蛇狂舞鬧新春——第八屆加拿大中國高校聯合春晚徵文文集》電子版:

文字與圖像的樂趣

漢字緣於圖像。詩書畫印的完美融合是中華藝術的至高境界。本人酷愛文字和圖像,以攝影和詩詞創作為日記。 信息化時代,文字與圖像構成了我們表達思想、溝通情感、傳遞知識的核心手段。二者各具獨特的表現力和優勢,但又常常互為補充,共同構建了現代傳播的多元化形式。海報正是用文字和圖像巧妙結合,迅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引起情感反應,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強烈的情感和信息。 趁著為加拿大高校文學社的「文社講壇」設計海報的機會,我也著實過了一把創作癮。2024年中,借題發揮,竟也有了十八幅作品!年終再回看一下,自我陶醉一番。感謝加拿大高校文學社構建的這一完美平台!感恩每一位主講老師,你們的精彩分享讓我增長見識,受益匪淺!也感謝高校文學社的「文社講壇」的負責人陳剛老師又一年的付出!每期講座的精彩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新家園 新人生》後記

一群懷揣著夢想的人,背井離鄉,勇闖一片新天地。他們的青春因此得以延續,他們的故事鮮活感人! 九十一篇佳作躍然紙上!周建成·TQC建築第二屆加拿大「高校杯」《新家園 新人生》文學作品全球徵文活動值此金秋收穫滿滿!欣逢加拿大高校文學社成立九周年,更是可喜可賀! 在此我謹代表編委會,感謝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加拿大高校文學社和加中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感謝TQC建築集團總裁周建成博士的鼎力支持和冠名贊助!感謝本次活動的鑽石贊助邁達金融林延濱總裁,黃金贊助北美華人健康協會會長王培忠教授和FOSON櫥櫃和台面陳億軍總裁對本次活動的慷慨解囊!感謝華人社區對本次活動的熱心參與!感謝新聞媒體對本次活動的傾情報導! 本次活動共收到散文、紀實和小說作品百篇,經過編委老師們一絲不苟,日夜兼程辛苦而認真審核篩選和校對,最終採納了符合徵文要求的佳作九十一篇。在此特別感謝編委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感謝龐進老師為本書書名題款! 感謝作者們的熱心參與!你們的故事感人至深!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印記! 《新家園 新人生》主編楊鴻2024年10月 《新家園 新人生》電子版:https://indd.adobe.com/view/8bb8da9a-29ed-4067-af30-67233b10bf44 《新家園 新人生》連載 :http://wenxueworld.com/category/《新家园-新人生》连载/

色彩——四季苑第134期發刊詞

印象派畫家抓住光和色的一瞬,理性地將色彩定格在畫布上。新印象派畫家以科學的視角,用點彩方式作畫。後印象派感性地將色彩融入了自我的情感。野獸派馬蒂斯任性地塗抹著自然湧來的色彩。蒙德里安用點線面伴以三元色的抽象,深刻影響著現代社會。康定斯基讓觀者從他筆下抽象的圖型和色彩中,聽到了音樂。波洛克棄用畫筆,肆意潑灑的色彩,創造出不可複製的色彩即興組合。羅斯科的色快探尋觀者內心的感知,喚醒人們的對於時空萬物最純粹的感性體驗。 牛頓曾驗證:紅、橙、黃、綠、藍、青、紫七色,相當於C、D、E、F、G、A和降B音階的七個音符。英國作曲家勃里斯的《彩色交響曲》,第一樂章是「紫色」,象徵高貴、死亡;第二樂章是「紅色」,象徵勇敢、歡樂;第三樂章是「藍色」,象徵華貴、憂傷;第四樂章是「綠色」,象徵著青春、希望。音樂也是有色彩的,但聽出音樂的色彩不易!愛在欣賞印象派畫冊和加拿大七人畫組的畫冊時,或是親臨藝術館欣賞這些畫家的原作時,帶上耳機,循環播放德彪西的樂曲,或是維瓦爾第的《四季》,那是加分添彩的視聽體驗。但是,如果是徉徜在自然中,那最好是保持約翰·凱奇的《4分333秒》。 十月,樹樹秋聲,好個色彩歡慶的佳節,我在我家後院靜候苑友們的文字,五彩繽紛地湧來!

攝影師的角度

這是一張攝於多倫多市中心街頭的作品。街角大樓下一對正在親吻的鴿子成為我鏡頭鎖定的對象,雖然我已對準了這對鴿子,但我還在耐心等待,等待著那一刻決定性的瞬間。終於有位路人撞入了我的鏡頭,我果斷按下快門。巧了,那路人恰巧與我的鏡頭對視,那神情似乎有一絲質疑的怒氣。 這便是攝影的樂趣所在!一張攝影作品完全是從攝影師的角度在現實中截取一個畫面,其中有著攝影師的精心設計,或是特意的心聲,亦常有天作之合。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未必了解故事的前因,也未必看得故事的結局,完全依據著自己的經歷或者自己的角度來解讀眼前照片那瞬間一刻的定格。這或許遠比戲劇舞台上的哈姆雷特更哈姆雷特! 所有定格在一張照片上的細節,來自現實,卻有著攝影師取捨現實的角度。這一取捨打破了事物原有的形式、關係以及意義,被截取的原本可能並不相關的事物現實被定格在單幅畫面中,組成一種新的形式、關係和意義。 攝影師的角度創造出另外一個現實世界。

《第七屆加拿大中國高校聯合春晚圖文集》後記

《第七屆加拿大中國高校聯合春晚圖文集 • HELLO SPRING — THE YEAR OF LOONG》正式出版了! 這本文集匯集組委會歷次新聞稿、導演工作手記、演員心得、觀眾感想、贊助商感言、我與高校春晚,以及全方位的攝影圖片於一冊,從多角度全面記錄了本屆高校春晚的盛況。讓我們永遠珍藏這份新春的快樂!謹此亦感謝所有台前幕後的校友們,感謝大家為第七屆加拿大中國高校聯合春晚的成功舉辦所作的奉獻! 春。春。辭舊,迎新。杯中酒,感懷人。龍騰海韻,鼓舞歡欣。並肩風雪路,同濟一家親。康健吉祥開歲,風調雨順來臻。校友知心心倍暖,上元滿月月盈門。

用心去聽見色彩

陶藝館的背景音樂舒緩悠揚卻不失激情,色彩便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從我的內心自由地流淌在我的陶瓷處女作上…… 陶瓷上釉時,色彩只是淡淡的,甚至沒有什麼美感。燒出來後,炫得讓人喜出望外! 喜歡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色彩突破和對色彩的感悟!馬蒂斯說: 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我想用色塊進行創作,我要像作曲家組合和聲那樣來組合這些平塗的色塊。 我沒有先人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 也喜歡抽象主義先驅康定斯基的色彩說。 1896年,30歲的康定斯基,站在莫奈畫展中的《乾草堆》畫前,他被《乾草堆》深深地打動了。他如此評說:這幅畫意味著色彩已經從物體本身得以解放岀來!這一年他放棄了教授法律和經濟學的教職,前往慕尼黑進入藝術學院。 康定斯基說: 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鍵,眼睛是打鍵的錘,心靈是一架具有許多琴鍵的鋼琴。 康定斯基認為在繪畫中,色彩可以作為一種自主的東西,游離於物體或者任何其它形態的視覺描述而獨成一體。 康定斯基的畫作傳遞著這樣的理念:「有一種藝術不再是重現物質世界,而是通過抽象幾何形狀的和諧與不和諧,以及色彩的力量來與觀眾進行一場視覺上的精神共鳴」他被譽為能聽到色彩的藝術家! 我曾一度因受自己天生色弱的缺憾而自卑。謝謝康定斯基,讓我也深信,我可以用心去聽見色彩! 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視頻回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21575u/?share_source=copy_web

《怡楓影集》後記

攝影實在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藝術,它捕捉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讓人沉浸在創造與發現的樂趣之中。 有幸受新華會萬錦怡楓協會的邀請,為加拿大政府資助的新華會萬錦怡楓協會老年攝影項目編輯出版《怡楓影集》。入選影集的88幅優秀作品,是一年來兩百多位長者熱心參與,馬鵬程老師十堂線上攝影講座,協會數次線下拍攝活動的成果。無論是大自然的風景、人物的肖像還是城市的街頭,每一個瞬間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都是一次心靈的碰撞,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要感謝這個「人人攝影」偉大的時代!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更易上手了。攝影,讓我們與周圍的世界更加親近,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得以記錄,感受和回味。與他人分享這些美妙的瞬間,又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熱烈祝賀《怡楓影集》出版!其意義遠不止88幅作品被印成一本精美的畫冊,供人欣賞和收藏,我相信它也會激勵更多人,用攝影去記錄更多的美好瞬間,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喜悅和激情! 楊鴻E IMAGE 億圖出版2024年4月12日

畢卡索一生總在找新的起跑線

在準備周六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時,我突然記起2018年1月13日在安省美術館的上午。美術館的義工、老畫家Martin Hirschberg先生眉飛色舞地向我介紹畢卡索的一幅畫。這幅名為「Femme Assise」的畫,130.8 x 97.8厘米,是畢卡索於1926創作的立體派作品。當美術館決定購買此畫時,董事會告知因資金問題無法購買了。時任館長的Jean Boggs即刻找多倫多美術館婦女委員會負責人Parkin尋求幫助。Parkin被Jean感動了。婦女委員會改變了致力於購買紐約學派成員的作品的原計劃,將資金轉向支持購買畢卡索的畫。最後在一名匿名的捐贈者的幫助下終於買下這幅畫作,使之成為鎮館之寶。Martin動情地說,每周五我由Richmond Hill來到這裡做義工,向觀眾講這幅畫。人們因為他的講解在此畫前駐足。我為安省美術館驕傲!在我看來畢卡索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 1900年秋天巴黎分外迷人,十九歲的畢卡索深深地陶醉了。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天才少年,青春歲月卻在憂鬱的藍調中。好友的離世令他之後近四年所有的畫作都是藍調的。在多次往來西班牙和巴黎後,1904年他住進了巴黎著名的「洗衣坊」。指著艾菲爾鐵塔豪情地說:「巴黎,我來了!」這位西班牙青年在文化之都巴黎撒野似地飛奔起來。 畢卡索是位少有一生求變,勇於創新的藝術家。這是他從巴黎起跑,走過的路: 1904年至1906年玫瑰時期,遇到初戀情人費爾南德之後他一直非常開心,之後畫以暖色的橙色和粉色為基調。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時期,畢卡索從德蘭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啟發,1907年的《阿威農的姑娘》最右邊的兩個人像便是種基於非洲藝術的畫風。 1910年至1915年立體主義時期,畢卡索用仰視、俯視、平視等各個角度,將物體進行變形、分割,變成一塊塊幾何形態,然後再將其重組,並用單色、棕色和中性色開發了一種繪畫風格,拆開物體並根據它們的形狀進行了「解構」,形成了不一樣的繪畫語言。 1914年綜合立體主義時期,畢卡索找到了更加自由的天地,渲染他個人情緒的力量,並加入舊報紙、編織物等材料,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藝術呈現。 1915年以後,畢卡索畫風開始轉向新古典主義,在希臘羅馬藝術和安格爾的繪畫風格基礎上,用誇張的手法表達宏偉的氣勢。其新古典主義作品中,人物看起來比較肥胖碩大,仿佛古代雕刻和壁畫,有時他還在顏料中加進沙子,使畫面有粗糙厚實的效果。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泉邊三浴女》《海灘上奔跑的婦女》等。 1925年至1937年超現實主義時期,畢卡索以大幅油畫《三個舞蹈者》參加首屆超現實主義畫展。但有別於超現實的夢境世界的畫風,畢卡索仍然堅持依附於客觀世界和具體物象,並重新喚起了對體積和塊面的興趣,代表作有《舞蹈》《女帽作坊》《坐著的女人》等。其間還創作了此風格的雕塑等作品,代表作有:用鐵片焊的《園中婦人》《人物》,用豎起來的木畫框組織起來的《苗條的婦女》,巨大的青銅《婦女頭像》和《拿蘋果的婦女》。 1938年至1945年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變形時期,以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抽象來表現痛苦、受難等感覺。作品包括《坐紅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瑪爾肖像》等。 1946年至1972年的的晚年他的作品充滿了童真,其陶瓷藝術便是最好寫照。1949年畢卡索用點光源在空氣中作畫,攝影師吉恩·米利記錄下他一氣呵成奇妙瞬間之作。1972年《年輕的畫家》,是畢卡索去世前一年創作,他以鬆散的筆觸,簡單的色調和留白,將自己描繪成一位頭戴草帽,手拿畫筆和調色板的年輕畫家。 畢卡索的一生總在找新的起跑線。他勤奮、多產,他的作品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總計近37000件。 重新閱讀和整理畢卡索相關資料的時候,我再次被感動。安省美術館義工、老畫家Martin說話的神情再現生動。 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視頻回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21575u/?share_source=copy_web 好友Shirley的文章:

日食後的太陽

4月9日,日出時6:41。一如平常,我在日出前出門來到附近的Milne Dam Conservation Park。今天,有幸與野鹿們一同迎接日出。許是日食後,對著朝陽,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 4月8日,天公不作美!烏雲密布,好不容易,太陽羞羞答答地鑽出雲層,給了個下弦。恰好一架飛機飛過,給拍攝添了小小的趣味!全食完全被烏雲籠罩!體驗了一把白天之夜晚。還好太陽再次給臉,給了上弦。之後便又躲進了烏雲!北美很多地方的追日者比我們幸運,目睹了全日食完美的過程,數千萬人為之狂歡。 全日食難得一遇,日升日落卻在朝朝暮暮。面對朝陽,我思緒飛揚。我想起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婦到創作的藝術品。 1985年9月22日,巴黎現存最古老的橋,被超過4萬平方米的聚酯纖維織料完全包裹起來,全長238米古橋披上了柔色的金光。新橋包裹計劃,由克里斯托夫婦創意,由12名工程師和300名專業人員實施。包裹14天後,新橋完全恢復原貌。克里斯托夫婦在不花費法國納稅人一分一厘的情況下,讓巴黎新橋「大變身」,吸引人們重新關注這座古橋。以往沒有仔細關注過新橋的人們,也因此產生了去了解它的興趣。新橋又「新」了! 1995年6月17日,克里斯托夫婦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包裹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問世了。耗時整整24年的遊說及審批,期間,換了6屆德國總統和聯邦議院。直到1994年2月25日,德國國會才以292票贊成、229票反對的通過了這項包裹計劃。包裹工程,耗資1530萬美元,國會大廈被超過10萬平方米的鍍鋁防火聚丙烯面料以及1.5萬米繩索包裹起來,一座閃爍銀光的巨大幾何雕像。作品完成後僅僅展出了兩周時間,卻吸引了全世界500萬觀眾到場參觀。 5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克里斯托夫婦自費數千萬美元,多年籌劃,創作了龐大的、驚世的作品,他們包裹海峽、峽谷、大廈、橋梁和島嶼,每一件都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作品做成後展示最長不會超過兩周。這些作品讓一個平時司空見慣的場所一下耳目一新,轉眼又恢復了原貌,卻又喚起人們對原本已熟視無睹的事物新的興趣。 克里斯托(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於1957年從出生地保加利亞流亡到捷克。兩年後,他在巴黎與法國女子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 Denat de Guillebon)相遇,並結為終身伴侶。珍妮和克里斯托同在1935年6月13日出生。2009年珍妮去世,2020年克里斯托逝世。 由克里斯托夫婦於1962年創意的 「被包裹的凱旋門」在2017年得到法國政府和巴黎市政府大力支持。直到2021年9月16日夫婦倆兒的遺願終於成真。「被包裹的凱旋門」開幕式於巴黎戴高樂廣場隆重舉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希望人們通過這個作品,觸摸到一個全新的凱旋門。這個用藍銀色織布包裹的凱旋門於1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10月3日結束。 再美的事物,當我們日日面對,會不會視而不見?會不會心生厭煩?其實,身為一個過客的我們,又哪個當下不值得我們珍惜呢?日升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落,陰晴冷暖······ 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視頻回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21575u/?share_source=copy_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