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行攝天下

拍出別樣的夕陽西下

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時段,被稱為攝影的「黃金時間」。光柔調暖,是出好片的佳時!在這個時段,若能身處好山好水,更是美妙絕倫了。 2016年盛夏的黃昏,我們來到了美國亞利桑那州馬蹄灣的高地。300多米的垂直落差,270度的U型河灣,碧水紅岩,極具震撼。這裡又是一處無需門票的熱點,自然早就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勝地。 攝影靠天吃飯!雖然日落時夕陽躲進了雲層,但彩霞金艷,氣勢磅礴!真是皆大歡喜! 網紅景點的風光片往往會千篇一律,要拍出別樣的片子其實很難。把握最佳時間,按下快門,拍攝馬蹄灣全景的那一刻當然是心喜的。而在拍攝這張片子的前後,我更注意到周圍的其它景觀和人物的動向,並拍下了不少不同一般的佳作。我的鏡頭收錄了早早支起三腳架,占居最佳拍攝點的攝影師;懸崖邊相擁打趣的情侶······而夕陽餘暉中奔向遠方的小女孩,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幕! 我更愛,並力求那不可複製的一刻。

和平之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傳到紐約,時代廣場上一名美國水兵情不自禁抱過身邊一名素不相識的女護士,熱烈親吻。《生活》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這一吻被稱為「勝利之吻」。 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籍。美國海軍在2003年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聖地牙哥開放。2007年2月11日,平面的相片轉化為立體的雕像,豎立於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旁。這雕像高25尺,重6,000磅。 6月25日在遊覽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中途島號博物館(USS Midway Museum)碼頭時時,拍攝這組組照。 感懷:勝利可喜,和平更可貴。願世界和平!

加州陽光下

陽光明媚的加州,光影斜線中,來來往往的人們或是靜立靜坐的人們仿佛是五線譜上的音符,奏響一曲曲動人的交響…… 攝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Balboa Park。

觀日食記

今日下午恰逢北美華人健康、加中經貿文化交流協會聯合在Royal Stouffville Golf Course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2024周建成•TQC建築杯北美華人健康基金會慈善高爾夫球賽」將於9月28日舉行。主辦方特意加快新聞會進程,好讓與會者能看到日食,還送給每位與會者一付觀日食保護眼鏡。會議結束走出會議室,剛巧趕上奇景! (曾诚拍摄) 天公不作美!烏雲密布,好不容易羞羞答答地鑽出雲層,給了個下弦。恰好一架飛機飛過,給拍攝添了小小的趣味!全食完全被烏雲籠罩!體驗了一把白天之夜晚。還好太陽再次給臉,給了上弦。之後便又躲進了烏雲!

14天阿拉斯加郵輪之旅散記(八)惠蒂爾

7月23日一早起來,郵輪已停靠在阿拉斯加南部小鎮——惠蒂爾了。大多數遊客在此下船,由此坐火車進而深入阿拉斯加的陸上行程,或至安克雷奇國際機場返程。而我們則是約10%的遊客與今天由此登船新的一批遊客沿來時路返回溫哥華。 我們下船在風光秀美的惠蒂爾港悠閒地漫步半日。惠蒂爾曾是一座軍港,還可見數排廢棄的軍營樓房。遠處青山瀑布飛瀉,山腳下的一幢14層大樓,便是著名的Begich Towers,原也是美軍修建的軍營。如今幾乎整個鎮子的兩百多居民都住在一棟大樓里。樓中學校、郵局、超市、音像店、市政府、警察局、診所、洗衣店,最上面兩層還是一個酒店。 Begich Towers

14天阿拉斯加郵輪之旅散記(七)學院峽灣巡遊

7月22日早9:00船上的Coffee with Gage時間,今天采訪的是船上的Environmental Office——James先生,談論的主題為環保。除了船上主持人的訪談,更有聽眾提問環節,問題不光是郵輪與環保問題,更涉及到環保對婦女就業的影響等諸多超出想像問題。一群上船休閒的遊客居然對此津津樂道,令狐沖我著實吃驚! 上午10:00在主舞台舉行War Comes North: Alaska and World War II主題演講,由博物學家Kurt先生主講。 郵輪在學院峽灣(College Fjord)巡航。峽灣包含五個潮水冰川、五個大型山谷冰川和數十個較小的冰川,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國著名的東海岸學院命名。學院峽灣於1899年在哈里曼探險期間被發現, 探險隊包括一位哈佛教授和一位阿默斯特教授,他們以精英大學的名字命名了許多冰川。峽灣西側的冰河多以十九世紀著名女子學院命名,如衛斯理(Wellesley),史密斯(Smith)等。東側則以常春藤著名校命名,如哈佛(Harvard),耶魯(Yale)等。中間最大的冰河是「哈佛冰河」。 郵輪夜抵Casual。

14天阿拉斯加郵輪之旅散記(六)冰川灣國家公園

7月21日早7:45郵輪過冰川灣國家公園的Gloomy Knob。晨嵐慵懶地迷漫山半山腰間,海中不時游過超萌的阿拉斯加海獺。 8:30郵輪過Russell Island,9:30抵達馬傑瑞冰川(Margerie Glacier)。郵輪在此放慢速度,在最接近冰川處原地打轉,還稍停了十分鐘。馬傑瑞冰川是一條三萬四千米的潮汐冰川,始於海拔3,920米高的根山南坡,並沿著美加邊界向東南方流經谷地,之後轉向東北方流入其冰河末端塔爾灣。馬傑瑞冰河是冰河灣觀光最頻繁的冰河之一,該峽灣於1925年被設為國家紀念區;1980年成為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自然遺產;1986年被劃入生物圈保護區。20世紀以來,國家公園內的大多數冰河均處於融化及消退狀態,但馬傑瑞冰川的 冰川物質平衡於2005-2009年間維持不變,隨後直至2014年,冰河以每年0.4米的速度增長。 11:45郵輪過Jaw Point,12:15抵達蘭盧普冰川(Lamplugh Glacier)。冰川是為紀念1884年到此的英國地理學家蘭普盧而命名。蘭普盧冰川寬1.2公里、長26公里、其冰面高達50米。目前蘭普盧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退。

14天阿拉斯加郵輪之旅散記(五)淘金小鎮史凱威

7月20日,朝霞中郵輪駛嚮史凱威。上午七點扺達史凱威郵輪碼頭,不遠處傳來火車氣笛聲。 這個現今人口不到千人的的小城,當年卻是數以萬計懷揣夢想的淘金者來到這裏。1898年克朗代克淘金潮(Klondike Gold Rush)興起,這裏一下繁榮起來,阿拉斯加最大的城鎮,人口達到2萬。時過境遷,如今這裏又成為每年吸引全球遊客十萬記的旅遊熱點。 昔日淘金者千辛萬苦,如今遊客談笑風生。 我們在郵輪上預訂了懷特山口與育空鐵路(White Pass and Yukon Route)觀光火車,中午12點開車。火車直接停到了我們郵輪的停靠碼頭旁。 當年淘金者前往道森市金礦道常從阿拉斯加史凱威或戴亞的港口上岸,翻山越嶺到達美加邊境的奇爾庫特山口或懷特山口,極為艱辛。按加拿大當局的規定淘金者必須帶足冬季裝備,一般來說是重達一噸的補給品。依靠馱馬與奇爾庫特山口上的人力運輸這些補給品,淘金者不得不多次往返。如無攜帶足夠的,便不准通過。 1897年,三個公司合作建造一條從史凱威到育空地區塞爾柯克堡,長達325英裏(523公裏)的鐵路,資金主要來自於Close Brothers商業銀行組織的英國投資者,工程很快開始。承包商Michael James Heney 決定採用3 英尺(914毫米)軌距,由於路線須炸開巖石,採用窄軌大大地減少了所需的費用,不過為了興建到懷特山口的路線,還是使用了450噸炸藥。採用窄軌也可以使路線採取較小的曲線半徑,如此路線便較容易隨地形蜿蜒,而不用鑿穿巖石。 施工於 1898年5月開始,但遭受到鎮上的黑幫頭目索比·史密斯 (Soapy Smith) 的阻礙。後來索比·史密在朱諾碼頭的一次槍戰中被殺,黑幫瓦解,在史凱威市就沒什麽睏難了。 1898年7月21日,第一列特別列車將乘客運至距離史凱威4英裏(6.4公裏)之處。 1898年7月30日,這三個公司的特許權被在倫敦成立的新公司懷特山口和育空鐵路有限公司收購。次年2月中旬,工程已經抵達距離史凱威20英裏(32公裏)的懷特山口最高點,標高2885英尺(879.3公尺)。7月6日抵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貝內特。 1899年夏天,從 卡克羅斯嚮北開工,目標是位於史凱威以北110英裏(177公裏)的白馬市。1990年7月29日最後一根道釘下。1900年8月1日開始營運。它取代了奇爾庫特山徑和其他路線,成為通往育空地區內陸的主要路線。不過這時淘金熱已過。 此鐵路的商業營運於1982年停止。1988年,以觀光鐵路的形式部分復駛。2018年7月White Pass and Yuk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