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一生總在找新的起跑線

在準備周六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時,我突然記起2018年1月13日在安省美術館的上午。美術館的義工、老畫家Martin Hirschberg先生眉飛色舞地向我介紹畢卡索的一幅畫。這幅名為「Femme Assise」的畫,130.8 x 97.8厘米,是畢卡索於1926創作的立體派作品。當美術館決定購買此畫時,董事會告知因資金問題無法購買了。時任館長的Jean Boggs即刻找多倫多美術館婦女委員會負責人Parkin尋求幫助。Parkin被Jean感動了。婦女委員會改變了致力於購買紐約學派成員的作品的原計劃,將資金轉向支持購買畢卡索的畫。最後在一名匿名的捐贈者的幫助下終於買下這幅畫作,使之成為鎮館之寶。Martin動情地說,每周五我由Richmond Hill來到這裡做義工,向觀眾講這幅畫。人們因為他的講解在此畫前駐足。我為安省美術館驕傲!在我看來畢卡索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

1900年秋天巴黎分外迷人,十九歲的畢卡索深深地陶醉了。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天才少年,青春歲月卻在憂鬱的藍調中。好友的離世令他之後近四年所有的畫作都是藍調的。在多次往來西班牙和巴黎後,1904年他住進了巴黎著名的「洗衣坊」。指著艾菲爾鐵塔豪情地說:「巴黎,我來了!」這位西班牙青年在文化之都巴黎撒野似地飛奔起來。

畢卡索是位少有一生求變,勇於創新的藝術家。這是他從巴黎起跑,走過的路:

1904年至1906年玫瑰時期,遇到初戀情人費爾南德之後他一直非常開心,之後畫以暖色的橙色和粉色為基調。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時期,畢卡索從德蘭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啟發,1907年的《阿威農的姑娘》最右邊的兩個人像便是種基於非洲藝術的畫風。

1910年至1915年立體主義時期,畢卡索用仰視、俯視、平視等各個角度,將物體進行變形、分割,變成一塊塊幾何形態,然後再將其重組,並用單色、棕色和中性色開發了一種繪畫風格,拆開物體並根據它們的形狀進行了「解構」,形成了不一樣的繪畫語言。

1914年綜合立體主義時期,畢卡索找到了更加自由的天地,渲染他個人情緒的力量,並加入舊報紙、編織物等材料,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藝術呈現。

1915年以後,畢卡索畫風開始轉向新古典主義,在希臘羅馬藝術和安格爾的繪畫風格基礎上,用誇張的手法表達宏偉的氣勢。其新古典主義作品中,人物看起來比較肥胖碩大,仿佛古代雕刻和壁畫,有時他還在顏料中加進沙子,使畫面有粗糙厚實的效果。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泉邊三浴女》《海灘上奔跑的婦女》等。

1925年至1937年超現實主義時期,畢卡索以大幅油畫《三個舞蹈者》參加首屆超現實主義畫展。但有別於超現實的夢境世界的畫風,畢卡索仍然堅持依附於客觀世界和具體物象,並重新喚起了對體積和塊面的興趣,代表作有《舞蹈》《女帽作坊》《坐著的女人》等。其間還創作了此風格的雕塑等作品,代表作有:用鐵片焊的《園中婦人》《人物》,用豎起來的木畫框組織起來的《苗條的婦女》,巨大的青銅《婦女頭像》和《拿蘋果的婦女》。

1938年至1945年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變形時期,以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抽象來表現痛苦、受難等感覺。作品包括《坐紅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瑪爾肖像》等。

1946年至1972年的的晚年他的作品充滿了童真,其陶瓷藝術便是最好寫照。1949年畢卡索用點光源在空氣中作畫,攝影師吉恩·米利記錄下他一氣呵成奇妙瞬間之作。1972年《年輕的畫家》,是畢卡索去世前一年創作,他以鬆散的筆觸,簡單的色調和留白,將自己描繪成一位頭戴草帽,手拿畫筆和調色板的年輕畫家。

畢卡索的一生總在找新的起跑線。他勤奮、多產,他的作品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總計近37000件。

重新閱讀和整理畢卡索相關資料的時候,我再次被感動。安省美術館義工、老畫家Martin說話的神情再現生動。

加拿大高校文學社藝術講座「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一次又一次別開生面」視頻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21575u/?share_source=copy_web

好友Shirley的文章: